|
|
|
治療理念: |
|
|
● |
根據統計,在亞洲及西方國家超過八成人有「寛扁腳」的情況。 |
● |
研究指出,「寛扁腳」或其他足部問題會引致小腿向內或外旋轉,直接為膝部及脊骨關節承受不正常的壓力。 |
● |
例如:「寛扁腳」會引致小腿及大腿向內旋,膝蓋向外旋,盆骨向前傾,為下腰位置帶來壓力,更會因此出現「駝背」或「寒背」情況。 |
● |
穿著矯形鞋墊可減少足踝關節的過份震動,減少因「寛扁腳」或其他足部問題所帶來的下半身及脊骨問題。 |
|
|
|
|
|
|
|
「寛扁腳」可以引發下半身及脊骨的問題: |
|
● |
拇趾囊腫 |
● |
足底筋膜炎 |
● |
足底骨刺 |
● |
腳趾畸形 |
● |
內側脛骨肌炎 |
● |
內側膝痛 |
● |
腰背痛 |
|
|
|
|
|
|
|
|
|
|
治療方法 |
|
|
- 脊科手法治療,回復脊椎及下半身的正常排列 |
足部矯形鞋墊 |
→ 功能:回復後足部承受正常壓力的能力
→ 處方矯形鞋墊步驟:
(1) 檢查病人足部是否有向上及前或向下及後的情況
(2) 檢查是否有長短腳
(3) 檢查前足部份是否有內側或外側 |
|
根據患者以上檢查結果,由足部矯形師製造一對可讓患者有穩定及平衡足部功能的矯形鞋墊。 |
- 姿勢糾正運動,回復下半身肌肉力的平衡。 |
|
|
|
|
|
|
|
|
高足弓與腰痛的關係? |
|
高足弓是指: |
1. 距跟關節內翻
2. 前足向內展及向足底屈曲
3. 舟骨(中足底部)過份向上移 |
|
|
|
|
|
|
同樣因為生物力學的原理,高足弓對腰部及膝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
|
確定病人的腰痛或膝蓋痛是否因扁平足或高足弓引致,需要由醫生或治療師診斷病人足部的偏歪程度及腰部/膝蓋的情況,才可確定。根據醫學文獻,只有少數腰痛病例是直接由足部問題引起。但足部問題會長期令下肢及腰部筋腱及關節勞損,最後出現各種腰膝痛症。 |
|
利用矯形鞋墊可改善足部偏歪的問題,令下肢和腰部肌力在走路和站立時長期得到平穩,預防各種腰膝痛症。 |
|
|
|
|
|
|
更多關於長短腳的資訊 |
|
|
我們的一雙腳,尤如一幢大廈的地基,支撐著整個身體的活動。所以如果我們有所謂『長短腳』,你可想像到我們從膝蓋、腰部、甚至頸部都會受影響,出現左右不平衡的情況。 |
『結構性長短腳』V.S. 『功能性長短腳』 |
其實,『長短腳』有兩種,兩種的改善方法也有不同。
『結構性長短腳』:小腿或大腿的一邊跟另一邊的長度天生有差異。
『功能性長短腳』:左右腳長短原自其中一方足部的寬扁情況較另一方嚴重,及左右脊骨及盆骨其中一方的肌肉過份拉緊。
這兩種長短腳並不容易分辨,很多情況是兩種同一時間發生。 |
|
|
|
|
長短腳對下肢及脊骨有何影響? |
當步行時,每個人會為自己的長短腳作自然的調整,這樣會令下肢及脊骨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短腳』通常在右邊。 |
1. |
當『短腳』在步行過程中著地時,『短腳』需要多一點時間才可著地,我們會將『長腳』那方的髖部外展肌肉拉緊,作為平衡,例如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 Lata)。久而久之,更會令下腰椎及骶骨關節活動過度,下腰椎會有輕微扭轉的情況,引致腰痛。 |
2. |
『短腳』著地時,足部的力度會集中外側。這樣會令我們在步行時有腳趾向外側的情況,幫助身體平衡。 |
3. |
『短腳』那一方的膝部會過份拉長,距下關節呈內翻,引起膝部及足部問題,例如,外側膝關節退化及足高弓。 |
4. |
『結構性的短腳』會令『短腳』那一方的盆骨向下側,產生『功能性』的脊骨側彎,腰椎會彎向『短腳』的那一方。(『功能性脊骨側彎』是指脊骨的側彎不是由先天產生,主要因身體生物力學上的問題引致。)這個情況令到下腰椎關節過份扭曲,傷害韌帶組織,產生痛楚。 |
5. |
『功能性的短腳』主要會令到盆骨及骶骨有輕微移位,繼而引發一連串生物力學上的不平衡。 |
|
|
『長腳』對下肢及脊骨的影響: |
1. |
當步行時,『長腳』需要較少的時間完成整個步行過程,所以我們會將『長腳』那邊的膝部屈曲。但這個『代償性』的動作可增加膝蓋關節的壓力。 |
2. |
當『長腳』那一邊的足跟著地時,距下關節會盡量寬扁,從而將雙方盤骨達到平衡。根據研究,距下關節的寬扁可代償大約6毫米『結構性』長短腳的差距。 |
3. |
『長腳』那一邊的髖關節會較易出現退化的情況。 |
4. |
因『長腳』的那一邊出現寬扁腳,引致膝關節內側提早退化。同時間可將屁股內的一條肌肉(梨狀肌,Piriformis)及腰大肌(Iliopsoas)拉緊,造成腰痛或坐骨神經痛。 |
5. |
『長腳』的那一邊,肩膊會有輕微向下側斜,盆骨亦會向上側傾。 |
6. |
『長腳』那一邊的腹股溝韌帶(Inguinal ligament)拉緊,引致前腹痛楚。 |
|
|
『長短腳』的治療方法 |
在考慮如何改善『長短腳』問題前,首先要由醫生確定患者的長短腳屬於『結構性』或功能性。醫生會利用X光片及生物力學檢查方法,找用『長短腳』的性質,雙腳差距距離,及造成『長短腳』的主因。 |
|
A. 『結構性長短腳』改善方法 |
1. |
適當高度的足跟墊可將左右盆骨高度回復至平衡,及將腰椎回復至畢直。如果『長短腳』的情況嚴重,患者需要佩著加高鞋墊。關於使用甚麼高度的足跟墊,需要視乎患者長短腳的差距及患者穿著加高墊後的適應情況。加高的高度應循步漸進,避免產生足部或下肢不適。 |
2. |
穿著加高墊期間,患者應定時做以下的伸展運動,避免對下肢造成勞損:
如果『結構性』長短腳患者的腰椎沒有呈現側彎,患者不應使用加高墊,這樣可對下腰椎造成傷害。 |
|
|
『功能性長短腳』改善方法 |
1. |
很多『功能性』長短腳的患者,『寬扁腳』是引起長短腳的主因,所以穿著矯形鞋墊可改善問題。 |
2. |
脊椎矯正治療:『功能性長短腳』引致盆骨和脊椎有錯位情況,脊椎矯正治療可減少盆骨及脊椎關節及相關肌肉受到傷害的機會。 |
3. |
伸展運動 |
|
以上關於『長短腳』的資訊只供參考之用。『長短腳』是一種很普遍的情況,但其起因關乎復雜的生物力學機制,所以在矯正『長短腳』問題前,必須先進行詳細檢查,以免在矯正過程中對下肢或脊骨造成勞損或傷害。 |
|
|
|
|
|
|
更多關於足患如何影響下肢及腰部的資訊 |
|
X形腳 V.S. O形腳 |
O形腳:
膝部內翻。當站立雙腳合攏時,膝部會分開一段距離。 |
X形腳:
膝部外翻。當站立雙腳合攏時,腳部會分開一段距離。膝關節的內外翻幅度與年紀有關連。出生時,膝關節會呈外翻。從七歲到成年人,外翻度大約是五至七度。如外翻角度偏離這個範圍,問題可能出現。 |
|
|
|
|
|
|
O形腳或X形腳有以下成因: |
1. |
遺傳:如父母有X形或O形腳,子女有同樣問題的機會較高。 |
2. |
子宮容積:當子宮的容積較細或胎兒體積較大時,膝關節內翻的機會會相應增加。 |
3. |
過早使用學行車或學習行路。
如果嬰兒學行路或過早使用學行車,腿部骨骼的硬度可能不足以承擔上身的體重,腿部使會彎曲。如長時間受壓,腿骨亦會慢慢變彎,造成膝內翻或O形腳。 |
4. |
使用孭帶背孭嬰兒
使用孭帶背孭嬰兒,可引致O形腳的出現。使用孭帶時,大腿會外旋和外展,而小腿則會內收,形成膝內翻。 |
5. |
不良姿勢
a. 盤膝而坐,可引到膝內翻。
b. 雙膝向內雙腳向外的坐姿則會促進膝外翻。俯卧伸直雙腿,腳部外旋會引致膝外翻。 |
|
|
O形腳或X形腳與不同的痛症 |
寬扁腳與O形腳
當人有O形腳時,由於小腿向內偏歪,足跟便會向外偏側作平衡。 |
|
寬扁腳與X形腳
X形腳也可引致寬扁腳。X形腳(膝外翻)時,身體重心會經腳部的內側傳遞,使距骨向內偏移,足弓下陷,足部呈現寬扁。 |
|
O形腳或X形腳常見引起的痛症,例如腿部疲勞,足跟內後側痛,前膝痛等。 |
|
O形腳或X形腳的治療方法: |
1. |
矯形鞋墊
矯形鞋墊可將距下關節回復至中立位,以減低X形腳或O形腳對膝關節所承受的扭力,從而減少下肢的不適或痛楚。 |
2. |
改善姿勢
改善坐卧姿勢,特別是在七歲前,令關節能正常地發育。 |
改善坐卧姿勢,特別是在七歲前,令關節能正常地發育。 |
|
|
|
|
|
|
|
足底筋膜炎 |
|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
● |
早晨剛下床走路時,腳跟會有劇烈的刺痛感,常常得踮著腳尖才能走路,大概要過了半個小時後才會比較緩解。但如果持續行走2、3小時後,疼痛又會加劇。 |
● |
手指壓迫腳跟內側筋膜附著的部位,會感覺到更明顯的疼痛。 |
|
|
|
|
|
|
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 |
● |
足底筋膜長時間處於拉緊狀態,或是局部受到強力的碰撞。 |
● |
先天性腳的結構不正常(扁平足、高腳弓足、足跟肌腱過短)。 |
● |
穿著吸震能力不好(例如鞋底太硬、或是鞋底快被磨光)的鞋子。 |
● |
長時間的走動(尤其是走不平的路)或跑步。 |
|
|
足底筋膜炎容易發生在以下人士: |
● |
喜歡走健康步道的中老年人。 |
● |
老師、生産線的工人、長期站立工作人士。 |
● |
運動(例如跑步、爬山) |
|
|
足底筋膜炎護理方法: |
● |
換掉不適合的鞋子,選擇合腳、舒適,或氣墊鞋。 |
● |
避免赤腳在家走路。 |
● |
可使用矽膠材質的腳跟墊或鞋墊。 |
● |
每天做足底筋膜和小腿的伸展運動。 |
● |
減輕體重。 |
|
|
足底筋膜炎治療方法: |
● |
會使用超音波和X光片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並且判斷發炎的程度,找出真正導致足底筋膜炎的原因,並且加以矯正。 |
● |
脊醫治療。 |
● |
物理治療:衝擊波(對足底筋膜炎效果顯著)、高能量激光、超聲波、干擾波電療、運動治療等。 |
● |
足底X光片看到長出骨刺,並不代表足底痛的原因就是足底筋膜炎。一定要讓醫生先找出真正原因的所在,並配合適當治療。 |
● |
足底筋膜和小腿的伸展運動。 |
● |
恢復所需要的時間約2到4週。 |
● |
如果沒有針對真正造成足底筋膜發炎的原因來治療(例如鞋子或扁平足),即使疼痛減輕,以後還是有可能反覆發作。 |
|
|
|
|
|
|
|
選對合適的鞋子 |
|
站立、步行有關的動作,都是雙腳在支撐身體的重量,因此,ー雙好鞋能有效分散壓力,讓我們的腳不會受傷,而ー雙不合適的鞋不僅穿起來不舒服,也會增加受傷的機會。 |
|
|
|
|
● |
正常的足弓:
有正常的足弓,腳印所看到的是腳板前後很平均的著地,而足弓部分因為懸空而不會產生腳印,約占寬度的二分之一。 |
|
|
|
|
|
● |
扁平足:
足弓的部分變小,甚至完全沒有足弓,所看到的是整個腳板的形狀。
扁平足有可能是先天性骨頭排列的問題,更常見的是腳部過度內翻。有扁平足的人,容易發生腳痛、膝蓋痛、扭傷,以及兩腳絆倒的現象。在選鞋子的時候,要選後跟有較硬護套、或是在內側足弓處有較硬材質的鞋子,必要時可以利用特殊的鞋墊來加強支撐。 |
● |
高腳弓足:
高腳弓足的人足弓特別明顯,腳印看起來中間缺了一大塊。高腳弓足除了骨頭排列異常的原因,更多的是腳部過度外翻。
高腳弓足的人平常則是會有姿勢上的問題(例如:聳肩、駝背)、膝關節疼痛,以及足底筋膜太緊的現象。針對高腳弓足所設計的鞋子,主要強調的是吸震能力要夠好。 |
|
|
除了依自己的足弓來選鞋以外,也可以根據你已經穿舊的鞋子鞋底磨損的情形來評估自己的腳型: |
A. 腳板前端與後跟外側的磨損:
這是正常腳型的人所産生的磨損。 |
|
B. 腳板前端的磨損:
表示後腳筋可能太緊,宜多作伸展運動,把後腳筋拉鬆。 |
|
C. 腳板內側的磨損:
表示腳板過度內翻,或是先天性的扁平足。 |
|
D. 腳趾部位的磨損:
表示鞋子可能太小,或是有第二、三、四腳趾關節彎曲。 |
|
E. 腳板外側的磨損:
表示腳板過度外翻,或是先天性的高腳弓足。 |
|
F. 大腳趾旁邊的磨損:
表示鞋子太窄,此時需要ー雙比較寬頭的鞋子。
此外,以鞋子的材質來說,建議是穿真皮的鞋子比較好。ー來它透氣性良好;二來則是它的延展性很好,穿上後會慢慢適應腳型。 |
|
|
|
|
|
|
|
鞋墊的原理及功能 |
|
|
人類的一雙腳佔身體總骨數的1/4;一雙正常的腳會在足底形成三個弓形構造,內側縱弓,外側縱弓與橫弓,以提供站立及行動所需的支撐力量與衝擊吸收。足弓的形成主要是由肌腱,韌帶及足骨所組成,當其組織變得太鬆或緊繃時,會造成足弓的異常太高稱為高弓足,太低稱為扁平足,使得足部容易疲勞受傷,連帶會因代償作用使得膝蓋、骨盆、脊椎及肩膀等部位產生負面的影響,或引起髖關節產生半脫位的現象,並進而導致身體力學的不平衡&產生疾病。 |
|
|
|
鞋墊乃是鞋子組成份子之一,亦是鞋子的雙核心。鞋墊的使用可以改善並提升足部的衝擊吸收能力,由於鞋墊的置換比改變鞋子更為方便,而且鞋墊可以放置於不同的鞋子裡,也較改變鞋子更符合效益。因此,可藉由改變鞋墊的設計來達到鞋子保護支撐腳部及適合腳型的輔具。鞋墊可支撐及控制足部、預防及矯正足部變形、增加足部平衡穩定度以及力和疼痛等功能的一種醫學上的輔具。來重新分配鞋子和足底壓力,並把腳部疼痛區域的壓力疼痛區域舒解。當足部承受壓力時,鞋墊必須要有控制及調整功能,有時鞋墊更具有模擬身體軟組織的特性。 |
|
當足部有異常的活動時,人的身體會產生力學的代償作用,造成其它正常肌肉酸痛,為了避免影響到脊椎側彎,鞋墊設計重點在於使身體重心回到正常位置,且具有減輕疼痛的功能。 |
|
坊間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名牌保健鞋款,號稱可以解除因扁平足所帶來足部不適症狀,殊不知足部除了常見的扁平足之外,往往合併著「足跟外翻」一起發生。這個時候,以足弓墊支撐是不夠的,更必須針對外翻的問題,提供足跟內側一個妥善的支撐;否則長久下來,關
節面因累積過度而磨損造成疼痛。針對每個人足部不同的特性與需求,量身打造專屬於個人需求的功能性鞋墊。許多足部不適,例如足跟骨刺、糖尿病足、輕微的扁平足等,都能藉由保健鞋墊的支撐,的確可以緩解其不適的症狀。 |
|
|
功能性鞋墊主要有下列三項功能: |
|
|
|
|
|
|
|
鞋墊的種類和材質 |
|
|
鞋墊依材質的軟硬度可分為下列3種,並因而提供了不同的功能: |
|
1. |
軟質鞋墊:舒適,易成形,缺乏耐久性。提供緩衝的作用以改善吸震能力,減少蹠面剪力並分散壓力的分佈;有時可提供少許的作用以矯正足踝關節間生物力學不平衡所導致的輕度不正常動作。 |
2. |
半軟半硬質鞋墊: 用來提供足弓支撐。使用低熱塑成型之材料,以調整壓力分佈, 增加足部蹠面接觸面積以分散壓力及改善疼痛壓力分佈區域,提供足部軟組織的支撐&吸震能力及控制足部動作為目的;可提供足踝關節相對位置的矯正,提供生物力學前後足適度的控制,以避免距骨下關節與咐骨關節產生不正常代償動作。 |
3. |
硬質鞋墊:用來做矯正用途。控制足踝部關節的活動;使用副木可維持關節和肢體在正確的位置,並能有良好的伸展活動度, 伸展角度顯著上升, 而不改變肌肉活性和張力。鞋墊材質應該具有高度的吸震能力,而且改善鞋墊的彈性有助於增加使用者的舒適性。量身訂製的專用鞋墊,則為運用可以調整的結構支撐墊片設計,並加上形狀記憶材料,可以因應個人的足壓的不同點而對鞋墊產生不同的需求,因而更能達到舒緩足部疼痛、穩定足踝及改善身體平衡的效益。 |
|
|
|
|
|
|
|
|
足型影響全身 |
|
|
人類的腳如果沒有顯著的足弓,對站立或步行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足弓不發達的人,即所謂扁平腳的人,無論是站立或步行,都很不自然。由於這種不自然,逐漸在腳部發生疲倦,甚至使腰部疲倦。日積月累,就引起腰痛了。O形腳的人從前面看他走路,從上向下的重心線,在膝蓋附近,腳的軸和腳跟的垂直軸不一致,越嚴重者角度越大。這種缺陷和扁平足類似,不但影響走路或站立,甚至會導致腰背酸痛,因此必須借助鞋具、鞋墊及護膝等輔助工具。由於腹部向前突出,臀部向後傾出,使骨盤傾斜更大,腰的翻轉更為厲害,而腹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勢必將體重向後推移,使重心線經過腳跟後方,形成變格的體形,增加了足後跟的壓力,因而導致腰酸背痛和腳腫脹或抽筋的現象。因此,當人體腳形或是立足點不正常時,不但影響到腳的健康,同時也影響到身體的其它部位。 |
|
足弓是由足骨排列加上韌帶及肌肉的緊繃和拉伸所形成的弓形結構。腳底有3個足弓,包括一個橫向足弓和二個內側和外側的縱向足弓。足弓是人體腳部先天的彈簧機構,可以吸收腳部在運動時所產生的衝擊力。足弓的基本功能包括為支撐體重,吸收腳在站立、行走及跑步時所受到的衝擊力量,減少下肢關節和脊椎的受力和增加行走的舒適性。 |
|
不同足弓型的族群其足部的衝擊吸收能力和足底壓力的分佈狀態以及足底容易受傷的區域均有不同。在正常狀態下,當站立時,足弓承受壓力後,會變得較為扁平。嬰兒因為骨骼肌肉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加上腳底的脂肪組織較多,因此足弓並不明顯,隨著年齡的成長,肌肉、韌帶發育成熟後,足弓就會逐漸形成。倘若足弓不正常,不論是過高或是過低,都會造成足部的疾病。如果腳部沒有足弓,就會失去彈性和吸震的能力,同時在舉步時腳的槓桿作用則無法完全發揮,因而走路會較緩慢且費力。 |
|
高弓足: 足弓過高,其成因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由後天的神經、肌肉系統疾病而造成。高足弓的腳由於足部肌肉和韌帶過度緊繃,因而吸震能力較差,不耐久站。並且腳底受壓的面積小,需要吸震力強的鞋子或具足弓的鞋墊,以平均分佈壓力並協助吸震的能力。 |
|
扁平足: 扁平足其足印的特徵是腳後跟部位仍與前掌部位前後相連,但是在中央部位的實心區面積則較正常足寬突出許多。依其程度可分為輕度扁平足、中度扁平足和重度扁平足三種。扁平足的成因可以分為先天性或後天性的,並依其關節的可動性,又可分為柔軟性扁平足及僵硬性扁平足。輕度扁平足的起因是由於足部肌肉和韌帶鬆弛無力,或是因為過度負荷,造成韌帶與肌肉疲乏及過度伸展所致。輕度扁平足若病情持續惡化可成為重度扁平足。扁平足的患者因為腳底避震力較差,走路較為緩慢,長久以後容易併發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膝關節炎、髖關節炎和腰痛等毛病。 |
|
一雙正常的腳會在足底形成三個弓形構造,提供站立與行走時所需之支撐力量及吸收衝擊力。足弓的形成主要是由肌腱、韌帶及足骨所組成,當其組織變得太鬆弛或緊繃時會造成足弓的異常,太高稱為高弓足,太低稱為扁平足。於足部病變或長期不正常的行走習慣下,使得足部容易疲勞、受傷,連帶會因代償作用而使得膝蓋、骨盆、脊椎及肩膀等部位產生負面的影響,或引起髖關節產生半脫位的現象,並進而導致身體力學的不平衡或產生病病。 |
|
|
|
|
足型 |
足印外觀特徵 |
身體臨床反應 |
正常足 |
(1) 腳跟至前掌部位相連,中足區變窄小。
(2) 五隻腳趾分開且平均著地。
(3)大拇指與第一蹠骨相連接。
(4) 具有明顯的內側縱弓&橫弓產生。
(5) 外側縱弓會產生適度的平順曲線。 |
全身平衡無酸痛。
正常年輕人足壓表現:
(1) 站立時最大足底壓力出現在足跟區,其次為第二蹠骨區。
(2) 行走時最大足底壓力出現在第二蹠骨區,其次為足跟區。 |
高弓足 |
(1) 腳跟部位與前掌部位不相連。
(2) 內側縱弓很高,前足會變厚變寬。
(3) 蹠骨頭於腳底較凸出,腳趾後縮或沒有接觸到地面。
(4) 行走時最大足底壓力出現在第一、二蹠骨,其次為足跟或大拇指區。 |
(1) 足弓構造僵硬,腳底吸收衝擊力量差,足底外側易生疼痛。
(2) 蹠骨頭跟骨底部易長繭。
(3) 膝關節外側角度變大,易生外八足或O型足。
(4) 身體穩定度差、易搖晃,會伴隨產生背部酸痛。
(5) 易發生爪形足。 |
扁平足 |
(1) 腳跟部位與前掌部位前後相連,且在中央的部位有一寬而突出的面積。
(2) 站立時明顯缺乏內側縱弓&橫弓°
(3) 縱足弓呈現下陷的狀況。
(4) 行走時最大足底壓力出現在第一、二蹠骨區,其次為足跟或外側蹠骨區。 |
(1) 前足內翻足跟外翻,小腿群易疲勞。
(2) 易生下背痛&足跟疼痛。
(3) 足部關節,踝關節&膝關節易生病變。
(4) 易生內八足或X型足,蹠底筋膜炎,腳跟長骨刺,蹠骨發炎,拇指液囊腫。
(5) 拇指外翻病足大部份為扁平足。 |
|
|
|
|
|
無論是天生遺傳或者是後天因素所導致的扁平足,如果希望和一般人一樣輕鬆走路,就一定要在腳上下功夫。除了要了解造成扁平足的病史外,在選鞋方面首重鞋子的穩定性,穩定性高的鞋子可以降低足部晃動,減輕扁平足因為步行或運動中動作偏大而造成的足部酸痛和疲勞。 |
|
扁平足不是病,但是如果扁平足引起的疼痛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那就需要接受足踝專業的醫師治療。也就是當病患足部感覺疼痛,或病患的後腳跟之阿肌里斯腱(Achilles' tendon)疼痛,或是當做伸展性活動時足部有緊繃感時,除了選擇穩定性高的鞋子外,並且要注意鞋子的材質和防震的能力。同時,使用足部輔具來進行力學的保守治療。這些輔具可提供適當的足弓支撐,並能使足部的壓力分散並且擴大到整個足部。在鞋跟部位,加入固定足跟骨的鞋墊,並且選擇吸震材質的鞋墊,可以大大降低因扁平足而引起的各種人體上的不適。 |
|
|
高弓足的預防及治療方法 |
高弓足的困擾之處在於其外側腳縱弓部位沒有充分的支撐,所以穿鞋時腳掌下面常有空洞的感覺,站立時不但穩定度差,並且無法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力。在目前臨床上並沒有太多的治療方法,唯有在選購鞋子時,需要具有穩定性和吸震能力強的鞋子,或是加上具有功能性的鞋墊以減少衝擊力,並修正平時的行走模式,是矯正高弓足困擾的最常用的方法。高足弓患者穿鞋時切記要將鞋帶綁緊以降低腳背隆起,選擇鞋子時忌諱平底鞋。 |
|
由於高弓足的腳背很高,可以將鞋子的腳掌部份墊高,以分擔身體的重量,同時小指側也要加入支撐點,使腳改往內側倒,如此身體的重量就可平均分配到腳底各個部位,高弓的情況就可因此獲得改善。選購適合自己的足型,同時鞋底附有足弓墊的專業正確鞋子,才能改善高弓足的問題。另外,疼痛情形嚴重者,可配合使用具有特殊吸震材質的足弓墊,來改善疼痛狀況並控制高弓足不正常的外旋動作,降低腳底肌肉拉力不平均等情形。要使足底壓力分散,避免局部集中形成病變,逐漸地將足弓導回正確的位置,再穿上可以修正腳部的鞋子和鞋墊幫助減輕痛楚及改善步行。 |
|
|
|
|
|
|
|
|
|
拇趾外翻 |
|
|
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通常是腳拇趾從根部朝第二趾方向彎成「く」字形。當外翻變形嚴重時,甚至會和第二趾重疊。若再繼續惡化,則蹠骨和拇趾之間的關節外側會紅腫,這個部位突出太大的話,常常需要動手術治療。雖然與遺傳有關連性,但是拇趾變形以女性佔了絕大多數,其原因多為經常穿著細跟尖頭的高跟鞋,致使拇趾受到壓迫,朝向第二趾方向彎曲。通常拇趾外翻會發生在兩腳,但有時也只出現在單側。女性發生拇趾外翻的情形,除了與穿不合腳的鞋子有關外,並加上受到女性激素的影響,關節較為柔軟、肌肉和韌帶較弱的緣故。 |
|
造成拇趾外翻的原因,如前所述,其原因可分內因性和外因性兩種。所謂內因性則與遺傳有關,在臨床上發現有祖母、母親、子女代代發生拇趾外翻的例子屢見不鮮,其原因可能是具有相同引起拇趾外翻的腳型和體質,例如扁平足患者和大拇趾過長的女性,可能來自於先天性的遺傳。 |
|
而外在性拇趾外翻的因素多半來自於不良的鞋子,尤其是高跟鞋、尖頭鞋、流行的巫婆鞋等都是造成拇趾外翻的常見原因。拇趾外翻的主因在於大拇趾底部的關節脫位,引起大拇趾往外側彎,造成拇趾骨頭向外突出,也就是腳尖受到外在壓力的影響,拇趾被迫外翻,使第一、二蹠骨間夾角加大,而第一蹠骨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狀的突起,第二趾被拇趾擠向背側,造成趾間關節屈曲,形成「錘狀趾」。 |
|
嚴重的拇趾外翻會令大腳趾與第二腳趾重疊,使翹起之腳指的腳趾肌力變弱,不但影響腳趾的伸展與活動,站立時無法維持平衡和做各種動作,行走時全身的重量落在前足區,腳趾會因身體重量壓迫逐漸變形,最後引起腳底的肌腱與筋膜僵硬,發炎及針刺般的壓痛感。當整個腳底的疼痛感加劇,會使患者無法穿著鞋子,症狀比較嚴重者,會引起腳底的蹠底肌腱與筋膜僵硬與發炎,導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動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
|
拇趾外翻是指大腳趾在趾根關節部位(與中蹠骨連接處),開始往外側向其它四個腳趾頭擠靠,造成腳趾的彎曲變形。如果情況嚴重,彎曲的程度太大,則大腳趾會被壓在第2腳趾的下面,或是疊在第2腳趾的上面。 |
|
拇趾外翻的預防及治療方法重點著重在預防,特別是拇趾外翻經常與扁平足有密切的關連性。因此,如何矯正扁平足,穿著有足弓支撐的鞋墊、大小合適的鞋子是早期防治的要點。更重要的是避免穿著不適當的鞋子,例如市面上流行的尖頭鞋、厚底高跟鞋、足跟過高的鞋類等。有拇趾外翻症狀疑慮者,應作徹底的足部檢查,以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並根據病患疼痛的部位和畸形的程度,來選擇最好的治療方式。 |
|
穿著合適的鞋子。選擇寬、高鞋頭的鞋子具有弧形大的鞋子可分散壓力。除非疼痛情形難以忍受,且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才需藉由外科手術治療。例如關節恢復術,可為患處帶來較舒服和保護的效果。輕度患者可在第一、二趾間夾軟墊,並在夜間穿戴矯具來矯正畸形。使用可緩和趾囊腫疼痛的足部輔具產品,例如:囊腫保護墊、拇趾外翻夜間夾板,趾間分隔墊等足部輔具來限制液囊腫進一步惡化及減輕疼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