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電腦版 個人資料
翡翠台訪問 (上頸椎移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q_sp1xN4Q
   
  其他頸痛報章電視訪問:
  http://www.drnathanng.com/p15.htm
治療方法:
 
脊科手法治療
強化深層肌肉運動
改善身體平衡力運動
動態牽引治療
伸展及鬆弛運動
衝擊波治療(肌肉激發點)
 
頸部疼痛是常見的骨骼肌肉痠痛,發生率相當高。造成頸痛的原因有非常多種,包含了外傷、柔軟度較差、頸部肌力不足、神經肌肉控制較差等原因。
頸椎要承受和支持頭面部器官,胸腰椎則負責將上肢和軀幹所負擔之重量,經過骶骼關節轉送傳達到下肢。
脊椎的生理彎曲度加上椎間盤和椎間孔的特殊構型,使脊柱可以像彈簧一樣地吸收由下肢傳來的震盪力,使顱腦和腹腔內臟器可減少甚至避免震盪力的傷害。生理彎曲度具有彈簧和緩衝的作用, 一旦完成直立體位的演變,成年以後的姿勢就受到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頸椎椎間盤含水量隨年齡增加而減少,注意不良姿勢之改正,以及不要持續在固定姿勢下過久,原因則在於頸椎椎間盤的功能與含水量有密切相關。當受到壓力時,例如站立、負重、低頭屈頸等,頸椎椎間盤含水量減少,體積縮小、彈性與張力也隨之下降,椎間隙變窄,於是神經、脊髓或血管被激壓的機會就增加. 當解除壓力或減少壓力作用,比如解除負重、坐在後仰 110 至 120度靠背的椅子或臥位時,頸椎椎間盤吸收水分,含水量增加後,體積增大,彈性與張力亦增加,椎間隙亦增寬。
椎間盤的周圍是由環狀的纖維組成,中間是一個類似滾珠狀的髓核。椎間盤內的髓核可隨著頸椎活動而改變位置。當我們低頭曲頸時,頸椎椎間盤向後方移動;而仰頭伸頸時則向前方移動,因為它的存在,頸椎才會靈活自如地運動。如果你始終低頭曲頸的忙於讀書、打字、打電腦,會持續向後移位。時間一久,椎間盤內壓力升高,後移的髓核對後方的纖維環之施壓也愈來愈大。一旦超過能夠承受之限度。髓核就會頂破纖維環而向後突圍而出,發生「頸椎間盤突出症」。
日常生活中頸部的動作頻繁,因此維持其穩定性以保護頭部是一個重要課題。維持脊椎穩定度必須依賴正常的肌肉和椎體的功能。然而,頸部為複雜的肌肉骨骼系統,欲了解頸部肌肉和椎體本身如何提供頸椎穩定度,有相當的難度。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活動的方向與速度,皆會影響頸部肌肉的活化程度及控制模式; 而在快速的頸部活動時,頸椎穩定度會降低。另外,慢性頸痛病人的位置精確度較正常人差、肌肉控制模式也有顯著改變。體外實驗的結果則顯示,頸部肌肉功能缺損對於頸椎穩定性的影響,會較椎間盤退化對頸椎的影響更顯著。
近年來頸痛患者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被廣為探討,並且發現頸痛患者的頭頸部本體感覺、頸部肌肉控制和姿勢控制能力較差。脊醫治療運動訓練已被證實可以有效改善頸痛患者在本體感覺、頸部肌肉及姿勢控制的能力。
頸椎病的常見類別
I. 頸型頸椎病
頸型亦稱為落枕型,發病率高,被視為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保健的最有利時機。
頸型患者的頸椎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肌肉、肌腱及肌筋膜等有廣泛性炎症病變。
頸型頸椎病的症狀:頸肩及上背部有痠、痛、脹等不適,痠痛感以頸後部為主。病人常訴說頸部易於疲勞,不能持久看書、寫字、看電腦螢幕、看電視等;晨起後脖子發緊發硬,活動不靈活或轉動時頸部頻作響。在過度疲勞、風寒、枕頭或臥姿不適時常發生落枕症狀。
 
II. 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多由於椎間盤退變,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和韌帶的鬆動、錯位,造成對頸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而引起以頭、頸、肩、臂、指疼痛為主的症候群。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症狀:頸枕、肩背、頭頂或手臂、手指有放射性疼痛或同時伴有感覺異常,其中以手指、前臂的麻木、過敏、感覺減弱為多見。發病規律大體呈現夜間睡眠或晨起加重,時好時壞,會反覆發作等, 症狀範圍與受累椎節之脊神經分佈區域相一致。
 
III. 駝背
駝背是常見人體姿勢不良所造成的現象,發生的原因包括因外傷所引起的毛病,或是經常需彎著腰工作的人,也會因工作過度而造成退化性的腰椎毛病,最後造成胸腰椎變形,並常有腰痠背痛的現象。
病患本身因工作所造成的腰痠背痛,可能因背肌長期受到異常張力,或無法維持正常生理的弧度曲線,而讓肌肉處於一個長期疲乏的狀態,也是造成駝背的因素之一。
過分的駝背或者脊椎彎曲都除了體態上不雅的視覺感受之外,如果有胸椎過度彎曲的情形,可能會增加胸腔前後徑,使呼吸不順暢。除了先天性或重大外力所致的駝背難以診治,及少部分病患需要靠藥物或手術矯正之外,大部分姿勢不良造成的駝背都可以預防的。
 
IV. 寒背
圓背是指上背部向後成半圓形突出,也稱為「寒背」。圓背的人,從側面可以見到他的胸椎向後均勻地突出成一個弧形,兩肩及頭部都有前傾的現象。輕微者通常只影響視覺上的美觀,無損於生理功能,但嚴重者會有呼吸功能障礙,甚至會引起上背痛。
圓背發生原因可區分為二種:
一、少年性圓背:發生的原因有(一)背肌發育差;(二)讀書寫字用的桌子過矮過窄或字體太小、光線不足、或有近視,以致讀書寫字時經常彎腰弓背;(三)遺傳上體形的特點。
二、功能性圓背:由於勞動或運動時,身體經常向前傾,日久而造成圓背。
三、老年性圓背:由於椎間盤組織變性,背肌萎縮變弱,不能充分支援脊椎,使胸椎前彎程度增大而成圓背。
青少年骨胳有機物成分較多,這樣的骨胳韌性較好,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若不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勢,就容易發生變形。例如寫字時趴在桌上、上課聽講時不坐直、走路不昂頭挺胸,總是低頭看著地等,或在同齡孩子中屬於高個的同學,總是習慣性彎著腰,時間久了,自然面就很容易形成圓背。
一般有圓背的病人都有肩頸酸痛的徵狀,他們大多數都知自己的身體發生變化,但不曉得如何從姿勢上改變壞習慣。最常發生的情形是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支撐背部的力量,有意識地挺直背部,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之後會感到疲倦,必須垂下上背才舒服。
因為圓背患者長時間低頭工作或讀書,引發頸部及上背肌肉疲勞。背部肌肉及肌腱變得緊張及僵硬,也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神經受壓,而產生疼痛的戚覺。想要改善背部肌肉勞損的問題,必須進行上背伸展及強化運動,才能真正糾正圓背的情況。
這類問題會隨時年齡增長更加惡化,還可能造成骨刺、使脊椎退化。當脊椎嚴重彎曲或壓迫到神經,會導致身體其他部分出現痛楚,還會引發頭痛、胸骨變形、影響心肺功能等問題時,就必須接受治療。
 
V. 胸部下垂
青春期女生常發生的駝背,主要原因在於心理上還無法適應「胸部」長大的現象。因為擔心別人異樣的眼光或是苦於被同學拿來開玩笑,因此不敢挺胸,而造成駝背。如果不改正心態來面對自己的成長,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會隨著胸部持續成長,而更加重駝背的現象。
這種問題在初期時,只要讓患者調整心態,然後將背部和腰部恢復正確位置或姿勢,通常就可以改善駝背的現象。
有些有健身習慣的女性,在減去一身贅肉後,卻發現胸部變小,甚至有下垂的現象。這是很難避免的問題,因為女性的乳房組織架構有四分之一是由脂肪構成,因此即使在自然狀態下,也是會隨年齡增長受到地心引力影響而下垂。
乳房中的脂肪含量可上升至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藉由運動的確可達到減脂功效,但不可避免地胸部的脂肪會減少,胸型自然就會減小。長期做一些強度大的跑跳動作,應使用適當的運動型內衣,保護胸部。不過並不是每種運動都會造成胸部變小或下垂,像游泳就是一項既能減肥又可塑胸的運動,因為水的壓力能鍛鍊呼吸肌與胸肌,以水的浮力能減少地心引力的影響。
行走或站與坐立時,背部應挺直;睡眠時應採用仰臥位或側臥位,不要俯臥以免壓迫胸部的肌肉。平日多做深呼吸,使胸膊得到充分發育。而在穿著上,應該穿戴合適的胸罩,讓胸部襯托到合適的位置,以減少地心引力、外力或跑跳引起應力的作用。
 
VI. 情緒低落或過度疲勞
經常情緒低落或過度疲勞的人總是垂肩曲背的坐著和走路,垂頭時必須屈頸,使頭部前移,偏離脊柱的重心力線。這種姿勢長期以後,會加大頸椎生理前曲度,引起頸椎病,加重駝背和腰痠背痛。
當頸椎生理彎曲度增加時,胸椎、腰椎之生理彎曲度亦有代償性改變。垂頭必屈頸,造成頭部前移,偏離脊柱的重心力線,結果使疲勞更加疲勞,甚至引起頸肩背疼痛。
頸椎病的高發病族群
1. 伏案工作者
而伏案工作的上班族,由於長期低頭屈頸,頸後的伸肌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肌肉張力長期處於疲勞、緊張狀態,就會像老化的橡皮筋一樣產生彈性疲乏,引起慢性發炎與疼痛,進而使頸椎的動力平衡破壞而影響靜力平衡。日久還會刺激骨刺增生,加速椎間盤的退化。
傳統看法認為頸椎病是中老年疾病,但即使是青壯年的上班, 只要是長期從事低頭俯視、頸項前屈或特殊的顫頸姿勢職業的人,譬如:編輯、秘書、學生、研究人員、打字員、電腦操作者等都是頸椎病的準候選人。
長期低頭屈頸的文字抄寫工作者和電腦族為主,甚至愛好打電動玩具、看電視或雷射視聽器材者亦為高發病族群。錯不全在電腦、電視或電動遊戲機。錯誤還包括姿勢不對、時間太長,當然對頸椎的傷害就多。這些朋友,在發覺頸部開始疼痛時,或偶爾出現「落枕」時,多數的做法是忍一忍,或者自己搥搥打打捱過去,更甚者根本不理會,打算讓痠痛自然痊癒。實際上,如果沒有尋因防治,或者方法不當,可能會使病情繼續惡化,影響健康。
無論從事白領或藍領職業,只要大多數時間頸椎處於低頭俯視狀態,或頭頸長期固定在某種姿勢下作業,都將容易引起頸椎病,防範之道須先消除或改變這種不良習慣,而最有效、最簡易的辦法就是定時變換姿勢,改變頭頸體位。
   
2. 學生
學生有不同程度的頸椎部小關節錯位現象。而青少年期的頸椎小關節錯位如果沒有及時正確的治療,成年後就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生。人體的七節頸椎當中,第三至第七節椎體的兩側各有關節突關節,若在嬰兒幼兒期發生過頭先著地的跌傷,或在青少年期體育時的頸椎運動傷害,都可能導致頸椎小關節錯位。
除了讀者考試之壓力,每天還要背著超重的書包,拖著沉重的步伐上學,難怪頸肩背部疼痛始終無法停止。
嬰幼兒期及青少年期的頸椎小關節錯位,不但會成為成年期的頸椎病;此時因頸部的血管受到痙攣或水腫的肌肉壓迫,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輕症者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頭昏腦脹;較重者出現頭暈、頭痛、耳鳴等併發症。
讀書時的桌椅配備不當和姿勢不良,絕對是緩慢發展、點滴累積造成頸脊椎病變的另一原因。學生時期,尤其是小學生,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脊柱尚未定型,並且彈性大、比較柔軟,可塑性亦強;加上肌肉柔嫩容易疲勞,稍不重視坐臥行走等姿勢,日久即會發生骨骼變形和肌肉勞損。
如課室桌椅高度太低,學生常不自覺地愈趴愈低,甚至乾脆趴著讀書寫字。這種長時間低頭彎腰姿勢,時間久了,勢必出現頭暈、頸肩腰背痠痛、肌肉勞損、骨骼變形,很多高知識階層,從小就埋頭苦讀,出社會後又長期從事低頭伏案的工作。天長日久,頸椎病的發生率當然心一般人較高。
若椅子過高,坐姿時學生雙腿被吊起來,全身體重集中落在臀部和大腿上,將使腿部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腳趾冰涼,下肢麻木不仁,如果桌底大腿的活動空間不夠,又將加重此等症狀。若是桌子過高,學生需長時間抬高手臂與之適應,則容易導致肩部痠痛、直背或斜肩。由此可見,不符合人體工學標準的桌椅,必導致不正確的讀寫姿勢,而姿勢不良將會發展出頸肩腰背等病變。
 
3. 中老年人
據調查資料,頸椎間盤從30歲起退變,50歲左右的人約有百分之廿五患有頸椎病,60歲時達百分之五十,而70歲以後發病率幾乎達百分之百,真可謂現代人通病。隨著年歲增加,頸椎病發病風險也相對增加。
 
因頸部疼痛而引發的肩膊痛及手痛問題
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是一個三角形通道,手臂的神經跟血管通過這個通道離開頸部。它的前方有前斜角肌縛住,中斜角肌在後方,下方就是第一根肋骨。它是一條通道,所有的血管和神經都由此進入手臂。
胸廓出口症候群是一個難下定義的疾病,它會產生一般性的症狀,像是疼痛、腫脹、疲勞、隱隱作痛。患處會明顯地使不上力,且在活動或受傷時,疼痛程度就明顯地加深。當日常生活中受到輕微外傷時,他們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炎或發腫。只是簡單地用電腦打一封信就會持續地痛上一天或數天。
患有胸廓出口症的患者,位於肩部與頸部間三角地帶的神經或血管,會處於發炎或被壓迫的狀態。這一類的發炎或疼痛是起因於肌肉、骨骼或是韌帶的緊張或傷害。臂部神經、血管網狀組織穿過胸廓出口的空間或通道,並且架構了所有通往臂膀和手部的神經。當神經無法輕鬆地滑動,或者當壓力直接施加在這些神經上時,疼痛和神經方面的病症就會產生。
 
胸廓出口傷害可以起源於壓力、神經組織傷害,或者是血管系統(循環系統)。壓迫所造成的傷害也有可能是因爲頸部多了一根肋骨,或是由於斜角肌受傷而導致。大多數的傷害都起源於神經組織,並且和神經傷害以及壓迫狀態有關。
一些手臂的反覆動作,可能造成神經周圍的組織以及受傷的肌肉組織產生變化。例如反覆伸手的動作、打字、或者是經常使用滑鼠,都會造成胸廓出口和腕關節組織發炎的情況更加惡化。這種神經方面的傷害以及胸廓出口部位的窄化,危及了神經自由滑動的能力。柔軟組織持續的扭傷會造成長期性的發炎,以及伴隨而來的損傷,而且神經和血液的供給也會因此受限。
 
胸廓出口疾病的患者會描述自己胸部有刺痛感的症狀,而且這種刺痛感通常會連結到位於胸壁處的前腋窩神經。在脊椎與肩胛骨之間的上背部疼痛,經常和延伸至這兩者之間的上背部或臂骨的長胸腔神經有關。類似的疼痛甚至可以放射至臉部、耳部或是眼睛。頭痛一般都來自於頭蓋骨的基部,從其後的枕骨神經擴散開來,視力模糊,有耳鳴現象,或聽力減弱了。暫時性顎關節症候群的發生,也經常和上肢的神經傷害有關。重覆使力傷害以及纖維肌痛的患者則經常會有臂部神經網狀組織方面的毛病。
腕道神經傷害
腕道是沿著腕關節骨處、形狀略似微凹山谷的部位,它被一個名爲環腕韌帶的帶狀組織與手掌區隔開來。有九條肌腱和正中神經穿過這條由骨骼架構而成的通道。這些肌腱起始於前臂肌肉,其功用是幫助手指的動作。位於腕關節的這個封閉性通道內滑動的肌腱,被一層肌腱滑膜包裹,它只有薄薄的一層,功用在於使腕道內的肌腱滑動更加容易。
當手指經常性地快速移動,且腕關節同時上下彎曲時,滑動中的肌腱所產生的摩擦會造成腫脹。持續性腫脹會使滑膜變厚,縮減了的腕道空間增加了腕道中的神經所承受的壓力,而這會導致麻痺、刺痛等。
造成腕道問題的普遍原因是持續不停地反覆進行相同動作。一些其他的疾病有時也會導致腕道問題,比方說關節炎、骨折、糖尿病或是甲狀腺疾病等等。當潛伏在腕道傷害下的發炎情形日趨惡化時,它會造成損傷,並束縛著神經,致使神經無法滑動,因而形成長期性的壓迫。如果一直這樣持續下去,它會變成永久且難以消除的症狀,當神經周遭的損傷愈來愈嚴重時,只需要一點小小的外傷或發炎就會導致麻痺、疼痛等症狀。
 
腕道傷害的病徵包括:
 
手指或手部發麻或感覺刺痛。
手指或手部感覺無力或動作遲鈍。
腕部關節產生近似子彈穿過手臂或手部般的疼痛。
疼痛或不適感呈放射狀地襲擊頸部,或從頸部一直延伸至指尖。
手指或手部有灼熱感。
會因爲發麻和刺痛感而從睡夢中醒來。
無明顯特徵的無力感和麻痺感也會是其他疾病的徵兆。
 
頸部和腕關節 - 雙重擠壓症候群
雙重擠壓的症狀通常發生在頸部及靠近肘部的部位,或者是腕關節和手部,整個傳輸速度會減慢到腦部都可明顯察覺推動力傳送有延遲的程度,而這就會造成麻痺、疼痛、刺痛以及無力感。因爲這些神經起始於頸部,而其延伸的組織結構遍及手臂以至手指,所以傷害可能發生在沿途的任何一處。在胸廓出口、頸部、尺骨、肘部放射狀神經或者是位於手關節處之腕道正中神經所發生的損傷、發炎和扭傷,都會導致神經傷害的症狀。
 
患有胸廓出口疾病的患者通常會提到的病症都和伸手、拉扯、推擠或高舉過頭等動作有關,像是梳頭或是吹乾頭髮的動作會變得很困難,而且會造成手臂發麻,有很多患者甚至會重新擺設他們的廚房,好讓碗盤擺放在較低的架子上。他們晚上經常會覺得疼痛和不舒服,可能會因爲發麻,或者因爲躺臥時壓到受傷部位,也可能是因手臂高舉過頭等種種原因而醒來。開車對這些患者而言也是個問題,因爲他們的頭部、頸部及手部必須要維持容易造成不適的姿勢。
患有胸廓出口以及重覆使力傷害的患者通常都有其固定的疾病進行模式,也就是病症通常都發展了一段時間,而且都是由小外傷或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動作所造成。
1.
剛開始時,手部或腕關節的不適困擾著他們,患者經會自行購買手腕托作支撐。
2.
患者繼續從事反覆性的動作,不過因爲手腕托讓腕關節無法活動,於是他們開始重覆地使用他們的手肘,並且以不正常的方式動作。在如此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手肘會變得很不舒服,橈骨通道或是側邊的上髁部位就會產生毛病,就像患上「網球肘」一樣。
3.
爲了試著不要太常移動他們的手肘,患者開始過度地使用肩膀。過度的伸展以及運動整條手臂的動作代替了敏捷的下臂動作,而且採用笨拙的姿勢去進行一個簡單的動作,以避開這些疼痛的感覺。
4.
肩膀的神經被拉扯的程度和下手臂是一樣的,而且問題會變得非常嚴重。漸漸的會導致發炎,發生腫脹和神經傷害。
5.
病人會形成反覆性拉傷、胸廓出口症候群、腕道或尺骨的神經問題,並且會覺得筋疲力盡。如果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下去的話,這種全面性的傷害就會變成是一個固定性的神經疾病,可能要用外科手術的方式治療。
- 當患者學會如何去有效調整他們的生活型態和日常動作時,他們通常都可以使重覆性扭傷的持續惡化症狀減輕。
一般肩頸疼痛
常見症狀包括:
從後腦勺到後背部,經常覺得繃緊,像被緊緊地拉著。
轉頭、抬手等動作不能順暢進行,在開車、做家事、工作時最明顯。
用力按壓肌肉特別緊繃的地方,酸痛會傳到身體其他部位。
覺得頭重重,坐著的時候喜歡要用手撐著頭。
早上剛起床時最舒服,上班之後愈到下午就愈不舒服,快下班或回到家以後肌肉最繃緊。
嚴重時還會有頭暈、耳鳴、出汗、流淚、瞼部潮紅等現象。
 
一般肩頸疼痛造成原因包括:
姿勢不良,尤其是寒背及駝背。
缺乏運動。
頸部曾受創傷。
 
一般肩頸疼痛容易發生在以下人士:
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肩頸痠痛的經驗,只要長時間姿勢不良,加上長期缺乏運動就會發生。
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及上網。
長時間超時工作上班族。
家庭主婦。
重覆機械性動作的生産線員工。
需經站立一整天的員工。
 
一般肩頸疼痛護理方法:
保持正確的姿勢,並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
維持規律的運動、隨時隨地做些簡單的伸展及肌耐力運動。復健運動是改善肩頸痠痛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主要加強在脖子後面和上背部位,包括柔軟度運動,也就是伸展運動及肌力與肌耐力運動。
熱敷加上脖子的伸展運動。
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桌椅及家具。
注意均衡飲食,補充維他命及礦物質。
 
一般肩頸疼痛治療方法:
因一般肩頸疼痛大多由不良生活習慣引致,找出肩頸痠痛的真正原因。
脊醫治療。
物理治療:衝擊波、高能量激光、超聲波、干擾波電療、運動治療等。
 
康復所需要時間各有差異。急性疼痛約在2天到1週可康復,慢性疼痛則視個人狀況而。
 
落枕 (訓黎頸)
(訓黎頸)常見症狀包括:
突然的頸部疼痛,通常只有ー邊。
嚴重時連輕輕的轉頭都會痛,所以只能歪著頭,動作像機器人ー樣。
少數患者會有手麻的現象。
 
造成(訓黎頸)原因包括:
長時間歪著頭工作。
近期換了枕頭。
天氣變冷,身體變僵硬。
睡在沙發上,或躺著看電視。
 
所有人士均有機會遇上(訓黎頸) ,但長期肩頸疼痛患者機會較大。
 
(訓黎頸)護理方法包括:
暫時換回原來的枕頭。
局部熱敷,並在不痛的範圍下作肌肉的伸展。
若2天以後愈來愈痛,或是1週後都沒有改善,需尋找脊醫作進一步的檢查。
 
(訓黎頸)治療方法包括:
因一般肩頸疼痛大多由不良生活習慣引致,找出肩頸痠痛的真正原因。
脊醫治療。
物理治療:衝擊波、高能量激光、超聲波、干擾波電療、運動治療等。在脖子不痛的範圍內,作伸展與關節活動度的運動。
 
一般在1週以內會完全恢復。如果處理不當,例如在剛發作時被胡亂按摩,可能就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
 
因長期使用電腦及智能手機的後果:
頸椎神經病變及胸廓出口症
手臂的神經跟血管通過胸廓出口這個三角形通道離開頸部。它的前方有前斜角肌縛住,中斜角肌在後方,下方就是第一根肋骨。它是一條通道,所有的血管和神經都由此進入手臂。在患有胸廓出口症的情況下,位於肩部與頸部間三角地帶的神經,有時候是血管,會處於發炎或被壓迫的狀態。這一類的發炎或疼痛通常是起因於肌肉、骨骼或是韌帶的緊張或傷害。除了主動脈和主靜脈,一般人知道的神經系統,像是臂部血管、神經網狀組織也都位在胸廓出口的部位。它們都是在頸部及肩部肌肉間滑行、移動的神經組織。
很多在腕道或反覆性扭傷之外科治療上不見效果的患者,事實上都有胸廓出口或是臂部神經、血管網狀組織傷害,但是並沒有診斷出來。臂部神經、血管網狀組織穿過胸廓出口的空間或通道,並且架構了所有通往臂膀和手部的神經。我們臂膀及腿部內的神經可以滑動,並且被束縛在組織之間,這讓我們能夠在正常狀況下動作而不受到傷害。當神經無法輕鬆地滑動,或者當壓力直接施加在這些神經上時,疼痛和神經方面的病症就會產生。
神經網狀組織的萎縮或是組織中的神經傷害可以由很多原因造成,包括身體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上肢的重覆性動作以及長時間的壓迫性姿勢,例如長期性的頸部彎曲,就是造成壓迫和神經傷害的主要原因。許多特定的不正常姿勢、肩膀動作,以及不良的呼吸習慣,會因爲拉扯到神經以及縮窄了胸廓出口的空間而使症狀更加惡化。
 
胸廓出口傷害可以起源於壓力、神經組織傷害。壓迫所造成的傷害也有可能是因爲頸部多了一根肋骨,或是由於斜角肌受傷而導致。大多數的傷害都起源於神經組織,並且和神經傷害以及壓迫狀態有關。我們所能想到的小外傷,比如手臂的反覆動作,也可能造成神經周圍的組織以及受傷的肌肉組織產生變化。例如反覆伸手的動作、打字、或者是經常使用滑鼠,都會造成胸廓出口和腕關節組織發炎的情況更加惡化。這種神經方面的傷害以及胸廓出口部位的窄化,危及了神經自由滑動的能力。
 
頸部嚴重的側拉傷害可能是因爲拉扯到斜角肌的緣故,不論是極小的力道或是用力拉扯,環繞臂部網狀組織神經的這群像蜘蛛網般的細微組織,受到拉力就會有造成頸部側拉傷害的可能。當神經組織被拉扯或是包圍神經的肌肉本身受傷時,就會產生發炎的症狀。較厚的附屬組織可能會形成,束縛住臂部網狀組織神經,因而造成疼痛、不適感以及功能方面的喪失。臂部血管神經網狀組織的毛病也會因爲重覆性的微小外傷而一點一點地發生。手臂上產生的強力拉傷也可能是因拉扯到這個組織而造成的,此外,對於臂部網狀組織以及胸廓出口傷害而言,頭部和肩部異常的延伸姿勢是更常見的成因。
柔軟組織持續的扭傷會造成長期性的發炎,以及伴隨而來的損傷,而且神經和血液的供給也會因此受限。對於長時間坐在電腦桌前,特別是周遭環境設計不良的人而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經常用肩膀和彎曲著的手臂夾著電話筒也會造成頸部長期性的「捲縮」,這同樣是形成胸廓出口傷害的原因之一。
交感神經透過位於臂部網狀組織較低部位之軀幹的神經進入手臂,會使傷害更趨複雜化。也因此,有很多患有胸廓出口或臂部網狀組織毛病的患者會出現其他不符合典型神經分佈和臨床病例的症狀。例如手部和臂部顏色產生變化、腫大以及發熱的情況,通常會被誤認爲是反射交感神經方面的毛病,或被解釋成爲對疼痛的過度反應。
長期使用電腦及智能手機: 纖維肌痛
這是一個難下定義的疾病,它會產生一般性的症狀,像是疼痛、腫脹、疲勞、隱隱作痛、睡眠品質受干擾以及經常性的沮喪。一般而言,患者的患部會明顯地使不上力,且在活動或受傷時,疼痛程度就明顯地加深。當日常生活中受到輕微外傷時,他們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炎或發腫。
纖維肌痛就關節炎在診斷此病時,如果加壓於某一特定部位,就會有疼痛感產生,這是典型的診斷方式。很多施壓時會產生疼痛以利於診斷出病況的特定敏感部位,大多在上背或手臂,而且它們都直接與神經系統的通道和分佈相應,此外,這些神經通道和分佈通常也和胸廓出口症候群以及反覆使力傷害有關聯,特別是在脊椎與肩胛骨之間,位於上背部的長胸腔神經、在頭部後方的背部枕骨神經以及上臂處的橈骨神經。
著重於生活型態的改變,適度運動,進行適當的脊醫治療、冥想、神經和肌肉放鬆技巧的治療方法,對於醫治纖維肌痛以及神經傷害都十分有效。
重覆使力傷害和雙重擠壓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候群、腕道傷害以及重覆使力傷害通常都會有相同的症狀,這種情形會使治療師和醫生產生混淆,因而導致不正確的診斷和沒有效果的治療。當身上有兩處發生傷害,好比說頸部和腕關節同時疼痛時,就會被稱爲重覆使力傷害症候群。
雙重擠壓的症狀通常發生在頸部及靠近肘部的部位,或者是腕關節和手部,整個傳輸速度會減慢到腦部都可明顯察覺推動力傳送有延遲的程度,而這就會造成麻痺、疼痛、刺痛以及無力感。不幸的是,有這些現象的患者所得到的診斷通常都是不完全的。
因爲這些神經起始於頸部,而其延伸的組織結構遍及手臂以至手指,所以傷害可能發生在沿途的任何一處。在胸廓出口、頸部、尺骨、肘部放射狀神經或者是位於手關節處之腕道正中神經所發生的損傷、發炎和扭傷,都會導致神經傷害的症狀。事實上,大部份的胸廓出口傷害和重覆使力傷害都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多方面的影響。
很多症狀發生在頸部或是胸廓出口的病患,其顯示出的病症並不與末稍神經傷害有關。這些症狀通常都是交感神經系統以及頸部網狀組織發生問題而導致的,而且它們通常可以從手部與臂部的顏色變化去界定胸部及上背部疼痛灼熱感的程度。
有胸廓出口疾病的患者如果描述自己胸部有刺痛感的症狀,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而且這種刺痛感通常會連結到位於胸壁處的前腋窩神經。在脊椎與肩胛骨之間的上背部疼痛,經常和延伸至這兩者之間的上背部或臂骨的長胸腔神經有關。類似的疼痛甚至可以放射至臉部、耳部或是眼睛。頭痛一般都來自於頭蓋骨的基部,從其後的枕骨神經擴散開來,有些患者會描述自己的視力模糊,有耳鳴現象,或聽力減弱了。暫時性顎關節症候群的發生,也經常和上肢的神經傷害有關。重覆使力傷害以及纖維肌痛的患者則經常會有臂部神經網狀組織方面的毛病。
此網站乃屬「個人」健康資訊分享性質。因法律條例所規限,我們不會提供任何「醫療業務」資訊,伍兆聰註冊脊醫也沒有建立診所網站。如欲閱讀更多脊醫伍兆聰的網上資訊,請到 Google 搜尋器自行搜尋(所有搜尋結果與本網站無關)。閣下如欲尋找香港註冊脊醫的名錄,請到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香港脊醫學會
本網站資料均由伍兆聰註册脊醫提供,僅供作一般參考用途,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的正式診治或意見。 進入網頁時,即代表訪客自願同意網站上的所有資料均由伍兆聰註册脊醫提供及管理。 我們亦不會為本網站或連結網站內的任何商業產品或服務作宣傳。